血小板,又称为血小板板块或糖原细胞,是血液中最小的凝血因子,是机体凝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血小板的平均血液中含量约为150万/μL,当血小板的含量低于本身某些标准时,就会出现凝血功能缺陷,即血小板减少症。
血小板的生理功能具体涉及到很多方面,如血液凝固、活化纤溶酶、增强微血管内粘附、血液凝块形成、细菌摄取、促进炎症反应等。
首先,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,血液凝固是血小板的最重要功能之一,可以使血液凝固,以阻止出血,以及促进出血处的止血。当血小板达到一定浓度时,血小板会紧密结合,形成一个凝块,把出血处暂时封住,起到了止血的效果。
其次,血小板激活纤溶酶,纤维溶酶是血小板激活后产生的一种特定血液凝块降解酶,它完成凝块降解的功能,缩小凝块体积,有助于使凝块变小,以促进出血处的愈合。
同时,血小板还具有增强微血管内粘附的作用,血小板可以作为微血管粘附的紧凑因子,增加血小板在微血管内壁的附着力,减少微血管内粘附物的流失,减少出血。
此外,血小板具有促进炎症反应的能力,炎性反应是正常的免疫反应,可通过血小板发挥作用,抑制细菌的形成或扩散。血小板也有细胞摄取的能力,参与细菌、毒素和死亡细胞的清除,从而保护人体健康。
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血液凝固、纤维溶酶机制、增强微血管内粘附、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摄取等方面,是血液凝血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因此,需要正常的血小板数量来保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功能,才能减少意外出血的发生。
手机:13028993697 邮箱:beiyin009@163.com
上海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东路688号6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