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小板,又称血栓素,是人类血液中最小的凝血因子,也是正常凝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。它们一般只有2-4微米的直径,体积比红细胞小,又称细胞核,质量较小。在血液中,血小板的比例约为总血细胞的2-4%,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加起来占总血细胞的95-98%。
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有促进凝血,促血管瘤形成以及抗凝血反应三个方面。血小板能和血管细胞和凝血因子进而介导血栓的形成,协助凝血反应,阻止血液流失,形成已凝之血液环绕损伤器官。除此之外,它还参与炎症舍发,被认为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子之一。此外,它还能参与免疫和反应,正常时会产生抗凝血反应,阻止外细菌的侵入,抵抗病菌侵染,清除死亡细胞,并促进新生细胞向血管内血栓的讯凝血因子产生促凝作用。
血小板低下,也称为血小板增多性紫癜,常见于幼儿及刚出生的婴儿,患者血小板程度轻到重,可造成出血,即使完全正常的外貌也会有出血倾向,甚至引起继发性内出血。尤其是脸部和口腔出血;出血是血小板缺乏最常见的表现,但血液中的血小板低于正常水平时,患者还很容易出现发烧、头痛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因此,有人可能问,血小板低于正常水平怎么办?正常血小板水平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凝血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我们的健康。当血小板水平低于正常时,医生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,并根据需要来采取治疗措施。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改善膳食、维生素和营养补充、血小板替代疗法等。
通过以上介绍,大家可以对血小板有更深入的了解,了解它在正常凝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,避免血小板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时的身体损害。
手机:13028993697 邮箱:beiyin009@163.com
上海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东路688号6幢